《大公報》新聞訪問:專家倡駐校社工恆常化防範悲劇

image_pdfimage_print

(2021年4月23日於《大公報》發表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1/0423/577529.html ) 

受訪者:

陳麗芳      [香港保護兒童會服務助理總監(幼兒駐校社工服務)]

蔡蘇淑賢(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

                 

 

近日一宗法庭新聞,揭露一名五歲女童因長期遭生父和繼母虐待,因傷引致敗血症死亡,死時身上有逾130處新舊傷勢,令全港市民痛心。其生父繼母最終受到法律制裁,日前被囚終身。

該宗新聞引發社會反響,全城熱議保護兒童問題。事實上,2018年揭發該虐兒案之後,幼教界已促請推行「駐校社工」,政府推出「在學前單位提供社工服務先導計劃」。有社工表示,先導計劃將於明年屆滿,期望可將這張「安全網」恆常化,切實做好兒童保護工作。

根據社會福利署統計數字,2020年香港錄得940宗虐待兒童個案,2019年則有1006宗,發生最多的是身體傷害或虐待事件。性侵犯案件數目排第二位,2020年錄得313宗,佔整體個案33.3%,有關數字和佔比均持續上升。而施害者中,59.7%是受虐兒童的父母。

香港保護兒童會助理服務總監(幼兒駐校社工服務)陳麗芳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指出,雖然去年全港錄得虐兒個案稍見回落,但疫情下長時間停課,社工入校機會減少,「所以未知道(個案)真係少咗,定係有啲被隱蔽咗。」

孩子年紀愈細 愈不表達真相

陳麗芳舉例,早前有社工在幼稚園駐校服務時,發現一名小朋友臉上有瘀傷,詢問時小朋友不敢講真相,其母更謊稱是孩子睡覺時撞到牆弄傷,但社工察覺到有人刻意隱瞞,遂要求社署介入。

後來調查得知,小朋友的父母有精神問題及曾吸毒,駐校社工與社署社工合作跟進支援,幫助該對父母進行戒毒療程,並安排合適照顧者看顧這名小朋友。

陳麗芳表示,年齡較細的孩子,因表達能力有限,受虐時更不懂求助,而施害者往往是孩子身邊的人,孩子或被誤導,不敢揚聲,導致有些個案難以介入跟進。上述全城震怒的虐兒案揭發之            後,在幼教界的推動下,政府撥款推行為期三年的「在學前單位提供社工服務先導計劃」,免費為幼稚園提供社工駐校服務,直至明年一月。

熟悉駐校社工 孩子減焦慮

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蔡蘇淑賢指出,以上計劃有效讓社工及早介入潛在的虐兒個案,避免悲劇繼續發生,「幼稚園社工是很好的安全網,駐校社工能令小朋友更有熟悉感,一旦發生虐兒案,需要轉介至社署或警方時,駐校社工能助減少小朋友的焦慮,令跟進更順利。」但她指出,幼教界亦憂慮計劃將於明年屆滿後停止,期望政府可將計劃恆常化,最好實行「一校一社工」,讓社工及時處理該校問題。

對於舉報虐兒機制,法律改革委員會建議設立「沒有保護罪」,即對沒有採取步驟保護兒童或易受傷害人士追究刑事法律責任。蔡蘇淑賢表示,現時「沒有保護罪」參照南澳洲相關法例,當中很多定義較為寬鬆,恐實行時不夠嚴謹,會「濫殺無辜」,建議政府可從改善現行法例做起,如疏忽照顧等法例大部分應用於父母,亦可涵蓋同住親屬。

 

有關「沒有保護罪」相關系列之文章:

《評論﹕防止虐兒的幾點意見(一):「沒有保護罪」諮詢期宜延長》

《評論﹕防止虐兒的幾點意見(二):「沒有保護罪」條文中多個關鍵詞彙未有明確釋義》

Share

Author: michelle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