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誰偷走了婦女的生育與工作空間?

image_pdfimage_print

(2017年3月8日發表於《香港01》,網址:https://www.hk01.com/article/76254)

文:蔡蘇淑賢(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節日的原意是肯定婦女的成就與貢獻。不過,時至今日已逐漸演變成「婦女XX關注日」,藉此引起社會對婦女種種不良處境的關注。相對於發展中國家,香港的婦女往往被視為幸運一族,人均壽命全球最長,受教育年數亦排在前列,不少女性擔當議員及政府部門首長,男女的薪金差距亦已很窄。不過,想深一層香港的婦女似乎又不是那麼幸運。

婦女因工作而減少生育機會

香港的出生率之低已是世界馳名。由1985年至2014的30年間,一直入選全球最低的10個國家或地區之一,當中有22年更位於三甲之內。若扣除單非嬰兒,2014年實質的出生率又再度淪為全球最低。香港的出生率為何如此之低?統計處歸因於「女性獨身情況增加」、「延遲低次活產」、「縮減高次活產」及「離婚率上升」。其中第二及第三個原因值得進一步討論。香港婦女因工作而延遲結婚,近年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已超29歲,雖然在結婚後3年內生育第一胎的婦女已回升至7成,但生育能力已降低。再者,婦女在生育第一胎復原及待嬰兒稍大後,想再懷第二胎之時往往已屆高齡產婦之年,增加對孕婦及胎兒的風險,這無疑又削減婦女再次懷孕的意欲。

為甚麼香港婦女遲婚?這當然與大部分香港婦女均接受良好教育有關。良好的學歷意味著更具受聘能力。香港20-24歲的人口當中,女性的就業率甚至較男性為高。(表一)穩定的工作能使婦女經濟獨立;然而在香港,正如下文所論,婦女一旦結婚生育便往往退出職場。婦女遲婚往往有此考慮,而由於婦女的生育年齡有限,故即使想繼續延後婚結生育大計,很多時亦只能作出妥協。

婦女因生育而離開職場

婦女因工作而減少生育機會,但同時又因因生育而離開職場。2015年婦女的就業率在25-29歲的年齡組別達最高峰,其後持續下跌,在35-39歲已低於80%;反觀男性要至60-64歲始低於80%。原因何在?結婚生育似乎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正如上文所述,近年香港女性的初婚年齡均一直維持29歲。根據2011數據,大概有7成婦女在結婚後3年內生育第一胎,而30-35歲正正就是女性就業率顯著下跌的年齡層。

圖一:2015年按性別及年齡組別劃分的勞動人口及勞動人口參與率。(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香港統計年刊(2016). 香港:政府統計處(2016))

圖一:2015年按性別及年齡組別劃分的勞動人口及勞動人口參與率。(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香港統計年刊(2016). 香港:政府統計處(2016))

欠缺育兒假的支撐

不過,為何婦女在結婚生育後便要退出職場?不少歐美國家的婦女生育後一直維持工作。表一顯示,大部分已發展國家育有3歲以下幼兒的雙職家庭比率均較香港(46%)為高,例如丹麥便高達72.4%。比香港低者,往往因為這些國家為父母提供較長的育兒假,例如匈牙利有72.1週「等同全薪假期」、愛沙尼亞有87.1週、斯洛伐克有50.4週、保加利亞有75.9週及芬蘭有49週。因此這些國家的婦女在生育後並不急於投入工作。不過,香港的婦女沒有這個福份,連同丈夫的侍產假只有8.3週全薪產假,比起婦女高就業率的丹麥(28.1週)、瑞典(45.6週)及斯洛文尼亞(52.5週)相差甚遠。因此,香港的婦女在產假後便要面臨在工作與育兒之間作出抉擇。

表一:香港與歐美35國育有3歲以下幼兒的雙職家庭比率比較(註 *香港數字為2011年人口統計數據。)

表一:香港與歐美35國育有3歲以下幼兒的雙職家庭比率比較(註 *香港數字為2011年人口統計數據。)

欠缺幼兒照顧服務最為關鍵

不過,就香港而言,欠缺幼兒照顧服務才是最關鍵的要素。歐洲國家的高婦女就業率有賴於高入托率所支持,讓婦女在享受完育兒假後即時接駁幼兒照顧服務,安心重返職場。以表一婦女就業率最高的丹麥為例,其3歲以下幼兒等同全日入托率為81.7%,其後的瑞典及斯洛文尼亞亦分別有46%及54.5%。香港呢?只有13%,其中2歲以下更低至1%,距離歐盟標準(33%)甚遠。這樣又如何叫婦女安心返回職場?當婦女有信心產後能重回職場,便更容易考慮早婚而非遲婚。而當婦女早婚,便更可能多生育幾名孩子,這樣香港的生育率才有可能上升。

香港的婦女處於工作與生育的夾縫之中,究竟是誰偷走了她們的生育與工作空間?

Share

Author: winnie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