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遊樂場沉悶之謎:不由自主的童年

image_pdfimage_print

(2017年 10月20日發表於「香港01」,編輯改題為《以為小朋友瀡完矮矮的滑梯就滿足?拆解本地遊樂場小貓三四隻之謎》,網址: https://www.hk01.com/article/127044)
文:蔡蘇淑賢(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

 

剛過去的暑假,機構出現了幾張年輕面孔。3名大學生來當暑期實習生,以兒童遊樂場為主題,進行一個研究項目。小朋友最喜歡暑假的了,炎炎夏日不用上學,可以約同伴大玩特玩。平日緊張的家長亦終於可放下「陪太子讀書」的重任,多出時間與孩子四處遊玩。按道理,公共遊樂場既方便又免費,應是家長帶小朋友「放電」的好地方,實習同學要在遊樂場找家長訪問,理應不太困難。

遊樂場無人玩?

不過,現實是殘酷的。實習同學第一天外出,去了香港公園兒童遊樂場,回來報告說,遊樂場整個下午只得小貓三四隻,要找家長訪問並不容易。同學猜想,也許香港公園較「隔涉」,附近居民不多,所以用家較少。團隊於是馬上調整,在人口密集的地區重新挑選設備齊全的遊樂場來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這些遊樂場雖不至渺無人煙,但人數也著實不多,同學們用了極大努力,才勉強完成目標的問卷數目。遊樂場沒人遊玩,問題到底出在哪?

實習同學又發現,在遊樂場玩耍的兒童,很多都是單獨玩耍,即使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同樣的設施,都只是各有各玩,甚少互動交流。遊樂場作為公共空間,最大好處是可以聚集不同背景的小朋友前來嬉戲,小朋友可即場找同伴,一起玩捉迷藏、角色扮演之類的團體遊戲。兒童天生就有創造遊戲的能力,相信不少家長也記得兒時與鄰居小孩在公園你追我逐的快樂回憶,一張廢紙、一片樹葉都可以幻化成各樣的有趣遊戲。反觀現在,社會進步了,遊樂場設置換了又換,為何團體遊戲反而愈來愈少?

設置欠挑戰 玩家無自主

造成這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時間不足。實習同學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小朋友在遊樂場的逗留時間不足1小時。團體遊戲是花時間的,小朋友要在現場組隊、創作遊戲、定下規則、尋找合適地方、互相較勁等等,沒有充足時間難以成事。聽實習同學說,原來場內不少家長和小孩都只是「路人甲」,他們其實正前往補習或上興趣班,只不過途經遊樂場就停下來玩一會兒。我們的「繁忙兒童」為何連暑假都繼續忙碌,這確實值得深思,但從另一個角度應該問,為何遊樂場無法吸引家長及小朋友留下來玩耍?這就要探討遊樂場的硬件配置。

根據實習同學分析,各遊樂場的「安全性」甚高,但在「大自然元素」與「冒險及挑戰」方面的表現則最差。本地遊樂場欠挑戰性已是人所共知,家長及小朋友都常常投訴遊樂設施千篇一律,玩兩三次已失去興趣。觀乎現時的遊樂場組件,大多色彩繽紛、形狀多變,為何仍遭嫌棄?相信當局設計遊樂場的時候,的確會考慮多項因素,但唯獨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兒童的自主性。小朋友是透過遊戲來探索環境、測試自己的能力,亦是透過遊戲來與身邊的人互動,觀察自己的行為是否為人接納。換句話說,小朋友並不如大人想像般,在遊樂場爬上爬落、蕩來蕩去就會滿足。遊樂場除了是活動的地方,更加是小朋友的探索場地,是小朋友的實驗室。

香港遊樂場只提供固定的遊戲組件,欠缺發揮的空間。圖為通州街公園遊樂場。

遊樂場應是探索的地方

看看外國的探索遊樂場(adventure playground),與本地遊樂場比較一下,就知其分別。香港的遊樂場全是外購的組件,這些組件都固定在設施之上,小朋友可以撥弄、搖晃,但幅度相當有限,不可隨意挪移。相反外國的探索遊樂場,會有大量的散件(不少是廢物利用,例如車軚、木塊)和工具,讓孩子自由堆砌,甚至可以親手設置獨一無二的遊戲環境。這些探索遊樂場往往融入在大自然之中,小朋友可以爬樹、挖泥、種植物,四周是鬱鬱蔥蔥的樹蔭,不像香港總是高高的花槽、被重重圍困的樹木,與曝曬的空地。細心一想,我們的遊樂場最欠缺的,未必是挑戰性,而是讓小朋友發揮的空間。試問小朋友在充滿限制的環境,可以有多大的動力及資源,去呼朋喚友創造遊戲?恐怕瀡完矮矮的滑梯,已帶著失望離開。

英國布萊頓(Brighton)的探索遊樂場,兒童在愉快嬉戲。(Katy Stoddard/flickr)

英國布萊頓(Brighton)的探索遊樂場提供材料及工具,大人及小朋友可以一起動手改造遊樂設施。(Katy Stoddard/flickr)

讓孩子在玩樂中成長

其實不止遊樂場,現今兒童的玩樂時間與空間不斷被壓縮:街道設計以汽車為中心,稍不留神都會被撞倒,孩子難以獨自出外遊玩;城市生活令鄰里互不認識,「同隔離屋玩」幾乎已成絕響;雙職父母為口奔馳,下班後已沒時間體力與孩子嬉戲;港人居住空間日趨狹少,小朋友想玩耍也恐怕沒有地方;學校小息不准跑跳,有些甚至不能落操場,只鼓勵閒談和閱讀;放學的時間用來補習、做功課、溫書、上興趣班,沒有隨意遊戲的份兒…….再說下去,令人神傷、令人扼腕。究竟我們的社會,何時才願意尊重兒童為主體,給予他們真正的成長和探索空間?

 

實習同學的調查報告

 

Share

Author: winnie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