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香港需高效「催生」解決人口老化

(2017年 5月13日發表於「香港01」,網址:https://www.hk01.com/article/90785)

文:蔡蘇淑賢(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

明天是五月第二個星期日,一如以往,市面上充滿慶祝母親節的溫馨氣氛。不過,香港愈來愈少年輕婦女可以成為母親節的主角,原因在於本港近年的生育率一直維持極低水平,不少年輕婦女膝下無兒。

香港生育率全球最低
香港生育率之低已是世界聞名,其總和生育率自1984年以來,一直處於世界最低的十名之內,1997年後更長期佔據倒數三甲位置。台灣宣稱全球生育率最低,2014年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17,香港同年的數據是1.23。不過,若不包括「單非」嬰兒,則香港的數字只是1.15,低於台灣,淪為全球最低。

生育是國安層級的問題
生育率過低(即低於人口自然更替所需的2.1)是已發展地區的常見問題,低生育率不單影響人口結構,更妨礙經濟增長,台灣視之為「國家安全問題」,可見其重要程度。因此歐洲國家,以至鄰近的日本、韓國及台灣均推動眾多鼓勵生育措施,台灣最近更成立「少子化辦公室」,以協調不同政府部門的工作。

鼓勵生育措施成效不彰
面對長期超低生育率問題,政府於2007年成立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領軍。2012年林鄭月娥擔任政務司司長後,重組該委員會並加入來自不同專業的非官守成員,期間就人口政策進行了公眾諮詢及發布人口政策文件。過去政府也曾推出一些協助育兒的措施,例如計劃增加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及增加延長服務時間名額等,不過成效並不顯著,總和生育率仍然在1.2左右浮沉。

「少子化」才是人口問題的關鍵
香港的人口問題往往被簡化為「人口老化問題」,而忽略了「少子化」才是人口問題的核心。隨著醫療科技不斷發展,本港醫療服務持續改善,市民的壽命愈來愈長是必然趨勢;唯只要本港有充足的年輕人口,便不致出現人口老化。現時的關鍵卻在於生育率過低,長遠而言年輕人口數量無法支撐不斷增加的老年人口。政府以至公眾在人口問題的討論往往聚焦長者服務,對真正解決「人口老化」的措施卻絕少討論,實在是政策層面上的一大缺失。

人口危機快將出現

若仍不採取有效鼓勵生育措施,香港即將面臨人口危機。統計處有「老年撫養比率」的數據,其定義為「65歲及以上人口數目相對每千名15至64歲人口的比率」。不過,2015年15-19歲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只有12.2,60-64歲亦只有42.4。雖然20-24歲的數字達62.8,但隨著大專教育進一步普及化,該數字未來下跌的空間很大。因此,「老年撫養比率」的定義已不合時宜,不宜作為參考。筆者認為以25-59歲人口數目相對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率作為「青壯年供養老年比率」更貼近香港的現況,更具參考價值。根據統計處的人口推算數字計算,2017年是2.3:1(即2.3個青壯年供養1個長者),5年後(2022年)已低於2,20年後(2037年)年會進一步降至1.3:1;40年後(2057年)更降至1.1;1。上述數字充份顯示香港需要高效「催生」的措施,以扭轉「青壯年供養老年比率」不斷快速下跌的狀況。

註:「青壯年供養老年比率」指25-59歲人口數目相對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率

註:「青壯年供養老年比率」指25-59歲人口數目相對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率

請林媽媽為香港催生
還有不足兩月,香港便出現首位女特首,而且是兩子之母,相信她更能感受到婦女(尤其是在職婦女)所面對生育障礙重重的困境。在母親節這一天,寄望候任特首林媽媽可以從速推出更多有效措施,協助更多婦女衝破阻礙生兒育女,為香港催生更多孩子,令本港安然渡過人口危機。至於有何鼓勵生育措施,篇幅所限,另文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