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政府需協助幼兒家長共渡時艱

(2020年2月20日發表於《明報》,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觀點/article/20200220/s00012/1582137772580/蔡蘇淑賢-政府需協助幼兒家長共渡時艱)

文:蔡蘇淑賢(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均停課,並且一再延長,最新的公布為不早於3月16日復課。儘管幼稚園及幼兒中心於停課期間仍然開放,但疫情嚴峻,絕大部分家長均響應政府減少人群聚集的呼籲,盡量避免送子女回校,以減低社交接觸和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不過,或許大部分人都把焦點放在感染數字、防疫物資短缺及防控措施之上,而忽略幾個因停課而衍生的不良連鎖影響。

 

家長的財政壓力突增

首先是家長突如其來的財政壓力。由於停課時間長且未有止境,加上幼兒與中小學生不同,自理能力低,抵抗力也較弱,家長難以找人長時間在家代為照顧。不少育有年幼子女的家長已需放無薪假,甚至辭工以照顧子女。家庭收入驟減,財政壓力大增自不在話下。最令家長不安的是前景不明,既不知何時復課,更不知復工後能否保持原有收入。

 

拒交學費及退學潮

這種財政壓力帶來的不安情緒衍生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幼稚園及幼兒中心的拒交學費及退學潮。這種情况未見於中小學,乃因其大部分為公立,學費全免。儘管幼稚園教育計劃已於2017/18年度推行,但相當數量的幼稚園所得政府資助仍不足以完全彌補營運成本,政府遂准許收取學費,而幼兒中心的營運成本更絕大部分由家長付費承擔。面對前景不明的疫情,且日用品價格突然升高的情况,誰人不希望多留點現金在手,以備不時之需?若家長正處無薪狀况(包括無薪假、無工開、辭職或被遣散等),肯定更加想盡辦法節省,拒交學費及退學便成為其中一個選項。若疫情令停課進一步持續,上述情况肯定會更為普遍,並帶來結構性影響。

 

學校的財務危機

拒交學費及退學潮帶來兩個結構性影響。第一,會損害幼兒教顧服務單位的財務健康。受資助的幼兒中心及幼稚園均為非牟利,財務均受政府監察,要求財政收支平衡,所以既不能有大量盈餘,亦不可有嚴重虧損。不過,目下的拒交學費及退學潮卻為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帶來嚴重的虧損風險。試想像以下情景,一所有120名學生及15名教員的長全日幼兒學校,N班(學前預備班)及K3(高班)分別有5及7人於2月退學,其後當局宣布4月復課。由於空出的學額一般難以在下學期招得新生,所以學校會損失2至8月的學費及4至8月的資助,總數約為30萬元,已超過一名幼師的基本年薪。在一個只有15名教員的學校中,肯定會影響其財務健康。

裁員加費均不宜

第二,會影響教育質素及來年學費。資助幼兒中心及幼稚園面對財政危機,可以拿出的板斧有限。最快速的方法如同商業機構,實行裁員。不過,此法在非牟利的幼兒教顧界十分罕見,因這樣肯定會影響教育質素,對學生構成十分嚴重的不良影響。再者,目前疫情嚴峻,需要共渡時艱的情况下,此法在道德上並不可取。若不裁員,拒交學費或退學所產生的損失便會形成赤字。在收支平衡的要求下,這些赤字便需要透過上調來年學費補回。換言之,來年學費除因應通脹上調的幅度外,尚要加上補回赤字的這一部分。以每人平均計算,N班是額外增加9%學費,幼稚園則更達21%。最終,當然是苦了來年學生的家長。財政司已不斷發出經濟下行的預警,若下年度大幅增加學費,肯定有如落井下石,實不可取。

 

措施能對症下藥嗎?

或許有人會問,特首不是已公布為自資或津助的幼兒中心提供資助嗎?教育局不也提出支援幼稚園的措施嗎?特首能察覺到幼稚園及幼兒中心難以收足學費問題,並願意支援,實是美事。然而,有關措施必須對症下藥,且力度要充足,否則,只會聊備一格,甚至產生反效果。

以教育局的措施為例,措施之一,即以1月份的學生人數向幼稚園發放停課期間的資助雖好,但無助減輕家庭財政壓力,難以紓緩拒交學費及退學潮。另一項措施是所謂迅速處理學校減少學費的申請,這會鼓勵家長要求學校減收甚至停收學費,製造家校矛盾。此外,若學校減收學費,則會增加學校的潛在虧損風險,最終還是影響教育質素及來年學費。政府的幼兒教顧目標乃提供優質及可負擔的服務,可惜目前已公布的措施卻難有此效。

至於特首公布為自資或津助的幼兒中心提供資助,尚需具體了解詳細始能評論,但願早日公布。

 

政府應為家長代繳學費

面對當前疫情,安定民心為重,如此才能共同抗疫。筆者認為政府應該盡快公布會動用「防疫抗疫基金」在停課期間代家長繳付受政府資助幼兒中心及幼稚園學費,家長已交之學費則留作復課後之學費。如此肯定可解家長之困,亦可即時停止拒交學費及退學潮,避免學校陷入財政危機而產生的不良連鎖影響。類似的措施在澳門已實施,安定民心效果明顯,港府宜盡快施行,切勿拖延令情况惡化。